都说蜘蛛会结网,可有些蜘蛛竟能 “飞”,靠的不是翅膀是啥?

嘿,你知道吗?在奇妙的自然界里,蜘蛛可是个神奇的存在。大家都熟悉蜘蛛织网,那精巧复杂的网,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杰作。但你可能想不到

都说蜘蛛会结网,可有些蜘蛛竟能 “飞”,靠的不是翅膀是啥?

嘿,你知道吗?在奇妙的自然界里,蜘蛛可是个神奇的存在。大家都熟悉蜘蛛织网,那精巧复杂的网,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杰作。但你可能想不到,有些蜘蛛竟然还能 “飞”!这可太让人好奇了,它们没有翅膀,到底是咋做到的呢?今天,咱就一起来揭开这个有趣的谜团。

先给你讲个小故事。1832 年 10 月 31 日,年轻的博物学家查尔斯・达尔文在英国皇家海军 “贝格尔” 号的甲板上,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景象。船离海岸有 96 公里远,可甲板上却布满了成千上万只微小的红色蜘蛛,体长只有 1 毫米。要知道,它们肯定是从阿根廷陆地漂洋过海而来的,达尔文在书中写道:“所有的绳索都被蛛丝包裹着。” 这就是蜘蛛 “飞航” 现象的一个真实记录。科学家把蜘蛛这种 “飞” 的行为称为 “飞航(ballooning)”,属于种群扩散中的远距离扩散,整个过程包括 “起飞、空中航行、降落” 三个步骤。

你可能会疑惑,蜘蛛没有翅膀,怎么起飞呢?其实啊,蜘蛛不能直接从地上飞到空中,得先到达高处,比如树枝或草丛,这叫预飞航。对于新蛛下目来说,预飞航有两种形式。一种是脚尖式,蜘蛛爬到高处后,选好位置,步足伸展,尾部抬起并释放蛛丝,就像一个准备飞翔的小勇士,踮起脚尖,等待着风的助力。另一种是漂筏式,蜘蛛先爬到高处,使用蛛丝下降到一定高度,然后再次释放蛛丝,进而实现飞行。还有一些原蛛下目的类群采用的漂筏式,起飞时不释放蛛丝,各有各的奇妙之处。

那蜘蛛到底是怎样 “飞” 起来的呢?目前有两种主流观点。一种是空气动力理论,简单来说,就是蜘蛛在一条或数条蛛丝的牵引下,借助上升气流向上运动,空气对流是蜘蛛起飞的主要驱动力。从 20 世纪中期开始,这个理论就受到了很多关注,学者们发表了大量文章,解释蜘蛛飞航的启动行为,还分析飞航影响因子,提出了飞航启动模型等。另一种是大气静电理论,该理论认为,广泛存在的大气电势梯度能提供足够的静电力,让蜘蛛飞航,大气电场在蜘蛛起飞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有研究人员统计发现,电场的有无可以引起飞航蜘蛛向上或向下的运动,这为大气静电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。

从种类来看,目前已记录具有飞航行为的蜘蛛有 27 个科,像漏斗蛛科、球蛛科、皿蛛科、狼蛛科、蟹蛛科、猫蛛科等都在其中。有些研究还明确记录了具体飞航种类,比如狼蛛科的 Pardosa ramulosa、P.tuoba 和园蛛科的斑络新妇(Nephila pilipes)。从年龄与个头来说,大多数飞航蜘蛛为幼体,长度小于 3mm,重量在 0.2 - 2mg 之间。不过,也有研究发现,较大个体同样能进行飞航,像隆头蛛科和蟹蛛科的一些蜘蛛。

虽然我们对蜘蛛飞航有了一定的了解,但还有很多未解之谜。比如,飞航是主动行为还是被动行为呢?同种蜘蛛是否都采用同一种预飞航方式?两种预飞航方式是否会对后续飞航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?若飞航机制用空气动力理论来解释,那重量超出基于空气对流界限的大体型蜘蛛是如何 “飞” 起来的?若用大气静电理论来解释,那带同种电荷的蛛丝为何呈二维的三角形或扇形分布,而不是均匀的圆锥形分布?这些问题都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探索。

你看,小小的蜘蛛,竟有着如此神奇的 “飞航” 本领,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。它总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,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。下次再看到蜘蛛,说不定你就会想到它那奇妙的 “飞行” 之旅啦!请发财小手点赞关注就发财,感谢大家的支持,咱们下期再见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